同济大学努力构建新时代实践育人体系 ——突出学科优势,树立“四个服务”意识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8-06-25浏览次数:1540

目光聚焦西部、基层,将专业所长化作扶贫扶智的有力工具。拓宽西部和基层实践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在四川、湖南、云南、广西等地区部分城市已有实践合作的基础之上,向周围城市扩散,向农村聚焦,与更多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立长期的实践合作机制;扩大实践内容和形式,以支教和挂职为抓手,打造全能型、专业化、特色化的队伍,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在公益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当地发展需求开展美丽乡村环境检测、特色农产品营销、城乡规划设计等专业课题研究,为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发展决策提供参考。让书本知识落地生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将高校扶智和扶志的优势最大化体现。

建立专项工作室,在一二课堂联动中打造专业化实践品牌。以同济梦想教室为平台打造同济筑梦空间工作室,并以此为模板推动其他专项建立专业工作室,对优秀实践项目进行汇总和打包,并组建导师团,提升项目培育和组织工作质量。通过建立工作室,对专业项目、专业领域和专业团队进行培养方案制定、对外资源嫁接、项目发展研究和品牌包装打造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引入更多专业力量,建立课程和实践活动共同培养的机制,并开设社会实践配套课程,提高社会实践的科学化水平,推动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力结合。

构建互联网+实践平台,打通社会实践到创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确立以同济梦想教室为平台的互联网+支教新模式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线上课程体系,扩大落地数量,帮助更多山区学校共享城市教育资源;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作用,将互联网+支教的创新模式推广到其他专项实践中,建立远程互动调研、远程宣讲培训等形式,全方位打造互联网+的实践平台,打破学生实践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实践更加日常化,更加完整和专业。同时,推动实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专门的实践成果转化培训课程、评审认定机制,铺好社会实践项目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入驻同济创业谷的最后一公里路程,让符合要求的项目经过指导和培育作为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孵化,让社会实践项目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让实践成果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在生动实践中实现思政教育主体的转变。推动实践育人体系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拓展“同行计划”
挂职区域和岗位,在四川、广西、云南、湖南、吉林、福建、山西、西藏等省份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发挥社会实践在引导学生服务地方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基层工作,树立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落实落地,增设美丽乡村实践专项,为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融入同济智慧;创新立德树人方法,以重点区域、重点职业和重点岗位为原则,组建学生实践团队寻访扎根基层的选调生校友,挖掘动人故事,通过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同时,促进学生实现从“听故事”到“讲故事”的身份转变,号召广大学生组成宣讲团,走进社区和贫困山区宣讲同济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引领广大民众继续不忘初心,为祖国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