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加速推进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06-16浏览次数:731

2023年,同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发挥对德对欧合作传统优势,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内涵,开辟对外交流合作新领域新赛道,稳固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国际合作提质增效坚持把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列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任务,践行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抓总,各部门、各学院深入参与的大外事工作机制。引导各院系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对标学校长、中、短期国际合作战略文件要求,结合国际办学有品牌,国际平台有特色,国际师生有质量,国际科研有地位,国际组织有任职,国际会议有声音,国际顶刊有文章,国际奖项有分量的总体目标,统筹设计和落实出访、来访、国际会议等各类国际交往活动。以校院两级良性互动确保学院和教授层面国际合作重点符合国家教育对外开放要求,并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文交流的中心工作形成相互支撑。科学指导专业学院和教师充分谋划,重点围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绿色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学科交叉融合等各国普遍关心的主题设计国际合作项目,以合作共赢的总基调确保国际合作交流的长期健康稳定。

高频线下互动,拓展学术交流全球网络学校党委在疫情期间就围绕如何抓好开放初期契机迅速有序恢复对外交流进行了系统谋划部署。2023年以来,校领导、学院领导、知名教授等按照强化对德对欧合作优势,拓展英美合作内涵的原则,密集出访,巩固铁杆朋友友谊。校党委书记等多名校领导代表团访问了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美国、日本以及港澳地区的数十所重要合作伙伴高校和机构,与教育、科研、政治、企业等领域的合作伙伴进行了深入交流。各学科教授结合各自学科优势和需求与各国合作伙伴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接洽,务实落地合作项目。高度重视疫情后第一批来华访问的境外高校、企业和机构代表,如卡尔斯鲁厄工大、波鸿鲁尔大学、都灵理工、伊莫瑙工大、西门子、科思创等代表团来访,推动专业学院有重点地开展对接,落地具体合作。密集的线下接触和交流深化了各合作伙伴对我校最新发展情况和新时期对外合作态度的了解,极大提振了与我校合作的信心,一系列悬而不决、议而不决的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具有破冰意义。与香港理工大学新签战略伙伴协议,和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密集线上线下交流,围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科研合作等方面,推进全方位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深化中德合作,促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与德方正式签署《关于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新时期合作协议暨关于促进同济大学对德合作2.0战略的合作协议》,推动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科教融合的高层次国际合作育人”“人文交流与智库群为三大支柱的中德合作2.0战略落地见效。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遴选中德中欧知名教授,构建百名中外教席教授共同领衔的双学术带头人模式,聚焦国际前沿,以智能科技、绿色发展为主题,支撑中外学术伙伴共同申报和实施国际科研项目。中德博士生院与中德联合研究中心紧密协同,打造了依托1个中德合作科研项目、2位中德导师联合指导、导师组每年同时招收中德双方博士生“122”合作模式。激励各学科积极扩大境外高水平博士生招生规模,力求实现中德(欧)博士生培养规模平衡。深入参与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平台建设,把中德博士生院的中外双导师模式向所有一流学科推广。努力把中德合作的基金教席模式面向国内龙头企业拓展引荐,推动企业和高校利用共同的科研项目共谋发展。积极筹建德国与欧洲研究院,搭建高水平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平台,实现咨政、启民、育人、促经大功能。与都灵理工、米兰理工、法国国立桥路、马德里理工、加泰罗尼亚理工等更多高校围绕以博士生培养和联合科研为核心的高教创新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磋商,已经在强化博士生培养和提升科研合作能级方面取得普遍共识。

创新育人机制,强化多形式国际人才培养聚焦欧洲,积极引进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与都灵理工就共同申办交叉学科育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签署协议。引进德国高水平应用科学大学群来沪办学,打造中德合作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引领范式。积极拓展学生成建制出国交流学习渠道,与佛罗伦萨大学、达姆施达特工大、名古屋大学等合作开展以实践项目为导向的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与国外伙伴高校在土木、建筑、环境、汽车、机械、交通、医学、经管等学科领域签署多份协议,全面推进人文交流、暑期学校、非学位和双学位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化育人,系统构建从文化浸润同窗情谊再到学术伙伴的阶梯式学术伙伴关系成长路径。深入推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中欧高素质工程人才全球胜任力培训中心建设,广泛培养学生国际胜任力。启动大湾区暑期移动课堂项目,依托港澳地区高校合作资源,组织我校学生与港澳台学生联合开展大湾区暑期移动课堂。利用建筑城规等优势学科资源,举办上海暑期学校(欧洲)、中德工程学院德国学生上海暑期班等活动。打造以全英文服务环境为基础的校园国际交往氛围环境示范空间,推进全英文授课专业进步建设。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项目”“同济大学—中国银行全球菁英奖学金10类奖学金项目,招收全球优质国际学生。开展国际学生李庄寻根之旅等线下文化考察活动,展示同济历史和真实中国。拓展优秀国际学生招生渠道,在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设立10同济大学海外招生基地,与13所国外知名高中建立同济大学国际本科生高中校长直推项目,组建国际学生宣讲团,用母语向本国学生讲留学同济故事。

加快国际引智,培养世界一流师资团队坚持事业引人、互相成就,不断优化中外人才发展生态,构建国际人才汇聚高地。不断创新人才引育机制,积极参与各类海外人才计划,成建制、分层级、有计划地引进海外人才和专家团队。2023年申报科技部个人类外国专家项目130项。强化面向海外人才的精细化服务,加强人文和事业关怀,举办外籍教师漫游老上海”“外国专家观看昆曲艺术系列专场等国情教育和文化活动,帮助他们更好了解中国和融入同济生活。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协同创新,共创卓越学术,贡献社会进步,实现本土和外籍教师融合发展。土木工程学科三对中外院士团队良性互动、携手发展,共同指导博士生,联合发表论文,共同获得科研合作奖项。支持优势学科与世界顶尖大学共建具有全球可见度的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培育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吴志强院士团队与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赫尔佐格合作开展长三角城乡动态智能监测数据库和世界最大城市数据库研发工作,掀起数字设计与机器人建造领域的创新热潮。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作为交叉学科平台,持续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形成院士领衔的国际化顶尖研究团队。分领域系统摸排校内具有相关国家学习研修经验的中青年高层次人才群体,组建中青年国际合作社群。引导校内国际化水平高的学科定期开展国际学术合作信息分享和培训,鼓励教师发挥对外学术影响力,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创办国际期刊。依托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定期面向教师举办国际胜任力培训,2023年参训教师已达400人次。

建设国际平台参与全球合作教育治理持续建设中德、中法、中意、中西、中芬等12个国际合作平台学院,指导和支撑各专业学院与国际伙伴开展跨学科、跨文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上海)通过在亚太地区开展世界遗产合作项目,加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合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互访,就在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框架下加强城市遗产保护、建立多边联盟、推动实习生交流等方面达成共识。利用中意学院搭建中意合作网络,组织中意创新周”“运筹讲堂”“中意校园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做好意大利佛罗伦萨暑期营工作,深入开展与可持续、设计创新以及国别区域相关的研究,深入支持杨浦区环同济知识圈与米兰理工大学Bovisa知识圈在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利用中西学院建院10周年契机,以建筑、规划等优势学科为抓手,推动加强与马德里理工、加泰罗尼亚理工等高校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共建联合实验室等领域的合作,并向墨西哥、巴西等新兴国家高校拓展合作网络。中芬中心面向芬兰及北欧地区,加强与北欧高校、学术组织和企业的教育和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