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科技特派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对口帮扶工作成果显著(2010年第9期)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0-05-18浏览次数:279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同济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的号召,根据科技部地震灾后重建科技特派团对口帮扶工作的统一部署与要求,在周家伦书记、裴钢校长任组长的支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于2008年10月,学校成立了以李永盛常务副校长为团长的“地震灾后重建同济大学科技特派团”,组织校内相关学科专家,坚持“科学援建、优质援建、务实援建”的原则,采取长期派驻、定期流动和远程技术支撑等方式,全面开展了对口帮扶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时值汶川地震2周年,同济大学的灾后重建对口帮扶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果。

一、灾区城市和乡村灾后恢复与建设

(一)灾后城市恢复与建设。同济大学科技特派团先后组织专家近30人,分13批赴灾区,开展城区和乡镇重建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恢复与建设工作,承担了成都市6个受灾县市城镇体系规划。目前已经完成都江堰市城镇体系规划、泰安古镇重建规划以及其它5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同济大学联合有关单位组成设计项目团队,承担了都江堰市“壹街区”综合社区全部规划、方案和施工设计。完成了约28万m2安居房,约3.5万m2公共建筑,8座桥梁,36条道路,4个公园以及若干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

此外,同济大学承担了汶川县映秀镇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以及部分安居房、商业设施、服务中心等的设计工作;并联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现代集团,主持完成《永恒北川——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成果;承担了《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和纪念馆》项目的各项规划、建筑加固以及重要单体纪念馆建筑的设计工作。

(二)灾后乡村恢复与建设。同济科技特派团专家积极参与灾区农村住宅重建方案设计,完成了“什邡市红白镇五桂坪村农民毁损房屋恢复重建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结合当地住宅建设习俗,突出房屋抗震能力,赢得了民政部、科技部以及什邡市政府的好评。

(三)对口援建学校恢复与建设。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同济科技特派团承担了8所学校对口援建设计工作,出色完成了对口援建向峨小学的光荣使命;积极参与汶川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建筑设计导则征求意见和编写工作;参与标准、方案的制定以及中小学校舍的方案设计;完成并出版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参考图集》。

二、灾区基础设施灾后恢复与建设

针对灾区人民饮用水和污水处理、建筑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专业技术问题,同济科技特派团为都江堰安龙镇两个居民安置点设计了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援助了全套设备,解决了安置点3300人生活用水和生活污水对下游水体的污染问题;完成了安置点清洁水污水设备援建工作;承担了5个乡镇的水厂建设设计工作;完成了泰安镇水源调查项目,申请水处理剂的发明专利1项;参与科技部“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与抗震节能房屋建设科技示范”项目,实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化,并在都江堰建设了住宅示范点。

三、灾区农业生产流通灾后恢复与建设

结合都江堰市原有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自然和产业基础,同济大学科技特派团组织农业生态工程领域专家120人次,分80批赴川为都江堰农业生产流通灾后恢复与建设提供技术帮扶。

完成了都江堰本土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工作,参加了都江堰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大型项目(总投资5亿元)立项工作,并承担了“天马镇循环农业工程”总体设计、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工作以及“都江堰农产品交易市场与信息化项目”的建筑施工设计、物流服务和信息化方案设计工作,这两项工作均被都江堰市政府列为集聚区建设的亮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