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学校概况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6-06-30浏览次数:1952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设有38个学院(系)和二级办学机构,7家附属医院,6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沪北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2.56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717235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46.7万余册。

    学校全日制本科生17474人,硕士研究生13812人,博士研究生4524人。另有外国留学生3814人。拥有专任教师2770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93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讲座)教授3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本科招生专业76个(其中50个专业按17个专业大类招生),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一级学科5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一级学科3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培育)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7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共计9182人,就业率达到98.1%。29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获批2015年来华留学英语授课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7项。招生规模、结构比例持续调整。2015年,学校本科招生3923名,录取硕士生4210名,招收博士生909名,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

    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杰青”1人、“优青”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杰青”3人。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7项,经费2.4亿,保持全国高校前列。获批国家、上海市各类科研人才计划37项。获批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3个科研基地平台接受验收或评估,新增省部级科研基地1个。学校主持和参与国家奖4项,其中1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的评审答辩,将由学校牵头立项,联合国内十几个高校院所建设,国家和地方投资建议经费近20亿。启动培育7个学科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其中“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得教育部立项认定,“未来城市与建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学校教师在Nature及其子刊、Science、Cell和PNAS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10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德国洪堡基金会“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等国内外大奖学校和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NPG)签约合作出版《npj-Pollution Control》。学校主办的《建筑钢结构进展》被Scopus数据库收录;学校创办的新刊《Underground Space》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获批为国际化办学示范学院。国外引智工作继续保持规模大、层次高、结构合理的特色,共聘请长期专家125人,短期专家2055人次,包括国外院士20余人。其中,高端外国专家项目46项54人,执行率达98%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已达到305亿元。学校先后与上海市虹口区合作成立“同济虹口绿色科技产业园”;与普陀区成立校区合作理事会,共建“同济大学(沪西校区)桃浦创新创业园”学校近30项科技新成果亮相工博会,创下历年参展项目数量之最,获中国高校展区特等奖和优秀组织奖。2015年,学校先后与河南省、四川省、福建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加强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干部人才交流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校基金会共签署各类捐赠协议130份,协议金额约10691万元。新增配置公用房3.4万平方米,购置72套人才公寓。与嘉定区政府合作举办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实验学校,解决嘉定校区教职工子女就学问题。

 


重大事件与活动

【同济大学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12-2014年度,学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着力增强师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学风教风;以《同济大学章程》建设为契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办学特色;坚持“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情怀。3月中旬,同济大学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学校继2011年获评后的再获殊荣。

【与阿尔托大学签约共建“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 4月23日,学校与芬兰阿尔托大学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共同致力于建设一所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顶尖设计学院,为国家和上海经济与产业转型发展培养“可持续设计创新领军人才”。9月10日,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携市教委、杨浦区委区政府负责人来校专题调研该学院建设,推动该项目落地。

【学校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4月27日,学校下发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正式启动专题教育。此后,校党委书记杨贤金、校长裴钢分别上专题教育党课;校领导深入基层一线,与师生党员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学校党委召开多次专题学习会和推进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党员干部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校领导班子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校策划“同济人的严和实”系列宣传报道,在校园中营造严实做人、踏实做事的氛围;各基层单位贯彻中央精神和学校党委统一部署,推进相关学习活动。

【同济大学代表队获2015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大学组冠军】 凭借“18克轻木条撑起616千克杠铃”项目,5月21日,同济大学学生代表队斩获第3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大学组冠军。6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会见了包括同济获奖学生在内的上海参赛获奖队,表示祝贺。

【同济创新创业教育受到社会媒体广泛关注】5月26日上午,30多家中央及上海新闻媒体机构来校,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进行集体采访。6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分两则新闻报道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年初,“同济创业谷”荣获“上海百万青年成长计划”最佳青年人才工作项目。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核,“创业谷”“同济创业谷”以及“同济大学创业谷”正式注册成为商标。2015年,学校继续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学时、学分、学程、学位”和“教师工作量认定”;成立“同济创客联盟”;在四平路校区“创业谷”基础上,完成嘉定校区“同济创业谷”建设并启动运行。

“同济-中华环岛创新专列”移动教学举行】2015年暑期,学校和台湾方面合作,推出同舟共济,创新中华”2015同济-中华环岛创新专列之智慧旅游微型创业活动。7月13日,在台湾嘉义火车站举行发车仪式。“双铁环岛创新专门列车”为同济与中华大学华人圈首创,向台湾铁路局包租六节铁路列车作为“移动学校”专属列车,进行环岛创新教学活动,由来自台湾中华大学与同济的教师联合授课,编组进行课堂教学与交流。

【同济承办首次在华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日耳曼学会世界大会】 8月24日,为期七天的第十三届国际日耳曼学会(IVG)世界大会在学校开幕,这是这一国际学术盛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从事日耳曼语言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聚首交流研讨日耳曼学最新问题。此前,我国著名日耳曼学者、学校朱建华教授于2010年在波兰华沙成功当选为国际日耳曼学会主席,这是中国人首次出任这一重要国际性学会组织的最高领导。

【学校举办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校举办了系列活动。7月20日,“抗日战争中的同济大学”档案图片展揭幕,回顾同济人的文化抗战历程。9月3日,同济大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升旗仪式举行;当天在北京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式牵动着同济师生的心,全校师生以多种方式收看了阅兵式。9月7日,同济大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举行,29名老战士老同志获此殊荣。学校推出“抗战烽火中的同济大学”系列报道,受到社会媒体关注,近30家中央和上海主要媒体对同济抗战文化史和纪念活动进行报道。

【同济大学30余项科技新成果亮相工博会】11月上旬,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学校30余项科技新成果一齐亮相,创下同济历年参展工博会项目数量之最。其中“无人驾驶智能清扫车”, 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成套装备,“智慧城镇数据平台系统”“信息防伪与商品追溯系统”“智慧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平台”“快速移动式地铁隧道结构病害检测设备及分析系统”等成为展会亮点。

【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工作十周年总结座谈会举行】11月13日,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工作十周年总结座谈会举行。从2005年开始,学校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对口支援井冈山大学、新疆大学、大理大学、宜宾学院和九江学院的工作。十年来,在支受援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受援高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管理工作及社会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同济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承诺。

【学校深入倡导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2015年,学校继续深入推进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推动相关科学研究和发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培养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在“可持续发展”系列课程中,校长裴钢院士等学术“大牛”继续亲自授课,向师生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学院张伟贤教授研发的铁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成为处理土壤污染的“利器”。化学系赵晓明教授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催化剂可以促进相关化学反应并捕捉CO2,为应对温室气体效应找到了潜在的方法。12月上旬,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伍江教授代表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GUPES)、谭洪卫教授代表中国绿色大学联盟CGUN,分别作为来自中国仅有的两家且均由学校主导的国际国内NGO组织和来自全球的大学代表联合签署了高等教育界应对气候变化宣言。12月5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边会暨“全球大学气候论坛”在索邦大学举行,同济学生代表队作为中国唯一受邀高校代表队,以气候大会观察员身份出席并做报告。

【同济三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2月7日,学校陈义汉、常青两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同时,丁烈云和李家彪两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外,4月16日,伍江教授当选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

【同济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获得教育部备案】2015年,学校制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并获得教育部备案。深改方案涉及法人治理结构与现代大学制度、师资人事制度与人才队伍、教学管理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机制与科学研究管理体系、资源管理模式与支撑保障能力、行政后勤服务体系与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等6个方面、32个子项共107个改革任务。深改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