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合同印章管理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6-04-01浏览次数:1178

同济大学结合实际,从合同和印章的规范化管理入手,推动学校法律事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以依法治校保障学校的长远发展,提高学校的风险防控能力。

规范管理、防范风险

高校的印章和合同是高校行使职能活动,明确权利和义务关系的重要凭证和依据。为实现对内依法管理,确保合同、印章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律化,学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出台《同济大学合同管理办法》、《同济大学行政印章管理规定》。

《同济大学合同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类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签订、审批、会签,法人授权委托、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及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等内容进行了明文规定。要求合同管理部门分别制定合同管理实施细则,管理工作流程以及合同示范文本,各类合同(含协议、备忘录等)均须通过合同管理部门审核或备案。

《同济大学行政印章管理规定》规范了各类行政印章的规格式样,刻制、启用和销毁,使用范围,禁止用印的范畴等等。明确规定校内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合同专用章以外的印章签署合同。规范校级行政印章的使用。

按序推进、解决难题

《同济大学行政印章管理规定》实施后,校长办公室对621枚行政印章进行梳理,更换专用章82枚并明确其使用范围;既考虑二级单位的实际应用又兼顾学校的规范管理,逐步回收三级单位的印章119枚,完成二级单位印章的规范化梳理,新刻/重刻印章204枚,要求二级单位制定并发布各自的行政印章管理细则。

在《同济大学合同管理办法》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先行在人事处、科研院开展试点;随后在外事办、采购与招办管理办公室、非学历培训等合同管理部门也分别起草并发布分类合同的管理细则。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类标准合同范本,供两级学院参照使用。2015年9月,学校全面实施合同管理办法。学校法务部门协助合同管理部门梳理合同签订的审批程序,审核合同文本,避免含义模糊的条款。这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实施使学校的各类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严格签约规则和程序,明确管理责任,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堵住了合同签订和管理上的漏洞。

公开公示、方便师生

依照学校的《同济大学合同管理办法》、《同济大学行政印章管理规定》分别制定审核流程,通过学校协同办公系统进行公示。结合学校合同归口管理、校级印章分类审核的特点,收集并公布各个合同管理部门的合同审核以及校级印章审核部门的联络人的联系方式,方便师生事先联络并确保落实。

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充分利用办公、管理的“数字化”优势,节省审核流转的时间。师生在系统上提交申请,批准后系统通知发起人,在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同时,兼顾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做到“件件有痕迹,事事可追溯”。

依法治校、保障发展

在学校规范合同和行政印章管理的背景下,校内各单位的依法治校意识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也各自梳理了内部流程。随着合同和印章规定的推进,相关部门开始聘任自己的专业法律顾问,学校法务部门得到了壮大。学校法务的职能逐渐由初始阶段的纠纷处理转变为纠纷防范和全面咨询服务,实现法律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化解的全过程控制,法律顾问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学校的法律事务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依法治校工作得到了持续性的推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