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7-04-14浏览次数:1061

同济大学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一流人才培养”为教育定位,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持续出台政策、搭建平台,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6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以“1-10-100”为目标,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同济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提出“1-10-100”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1”指1%的学生在经过系统化创新创业培养后能够成功创业,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标志性成果;“10”指采用专业教育、学位教育、辅修学位、第二学位、学程、课程包等各种培养模式,使10%的学生接受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100”指100%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所有的同济大学本科毕业生都必须满足至少2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要求。学校将按照“创新创业思想培育、创新创业知识传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实践锻炼”的原则做好各种类型的培养方案设计,注重与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创新的源泉和各行各业的栋梁。

以“创新创业学院”为平台,全面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2016年同济大学成立平台型实体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平台学院,学院将协同全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为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好顶层设计和资源统筹;作为实体学院,学院将致力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背景,系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创业领袖人才和企业领导者,  提供更多资源和服务显著提高学生创业率。创新创业学院由校领导兼任院长和副院长,设立专家委员会,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

以“四学一量”为抓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落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时、学分、学程、学位”以及“教师工作量”结合起来,出台系列政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学校在本科一年级开设4学时的创新创业通识讲座,聘任责任教授组建教学团队建设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群”,设立2学分的引导性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必修课,设计18学分的由通识课和专业课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程,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试点,设立创新创业专业学位,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给予教学工作量和业绩点的奖励,学校大力构建“课程、专业、项目、竞赛、基地、服务、师资”七项要素有机结合的“立体型-联动式创新创业教育链”,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渐形成具有同济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