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深度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建设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9-05浏览次数:10

同济大学坚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响应高水平工科大学办职业教育的政策号召,以高水平能力建设为基础,深度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为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水平职业教师培养贡献“同济智慧”与“同济力量”。

推动行业产教融合体系建设。同济大学牵头组织和重点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行业职业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一是,积极参与行业产教融合组织建设。学校作为牵头单位,深度参与全国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中车集团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筹建工作。学校发挥学科优势,与中国中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依托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联合攻关,深化多元化、多层次人才培养合作,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员工高端培训进修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培养标准研发及课程体系建设,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联动发展。学校还与中建集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中建集团城市更新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二是,学校立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研究与实践探索,助力解决产教融合实践难题。近年来,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4项,重点聚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城市、市域产教联合体、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以及普职融通的国际经验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问题,为教育部、上海市提供决策咨询专报近10篇。学校通过中国、德国和英国的国际比较研究,在行业企业参与形式、学校适应产业界需求主动性、产教融合层面、成本分担机制、政府角色五个维度提出了新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比较框架。相关成果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聚焦上海市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的政策落地,在嘉定区开展实验观察研究,通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统筹协作,与嘉定区6个产教联合体、8个重点专业群以及相关联的6大产业和企业,成立有组织的科研实践共同体,致力于破除产教融合型组织的民非法人身份困境,建构“区域性政府领导、市场化运行的产教融合”元治理运行模式。

助力区域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同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战略需求,对口支援云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沪滇扶贫协作和《关于推进云南省“职教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合作备忘录》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对滇职业教育合作,助力云南省的脱贫攻坚。一是,建成了中德职教联盟云南示范基地。对德合作及其中国化是同济大学职业教育的重要优势与特色。依托平台优势,学校承担了2项国家级课题,探索德国“双元制”、职业本科在中国的推广问题。其中,《德国职业教育中国战略的影响及其应对》获国别研究专报《关于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及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启示》系列专报,获孙春兰副总理重要批示。这些德国经验中国化的探索对云南中德职教联盟起到了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20189月,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正式成立,首批招收200名学生,通过输出同济职教服务体系,为云南产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培训一批在职教师。学校在专业教师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职教师资队伍。2018年以来,为云南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共235人。同济大学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入选2019年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案例,并获得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充分肯定。李强指出,“加强教育结对帮扶,推动当地职业教育,是脱贫攻坚有效切入点,一个人有了一技之长,通过辛勤劳动带动全家脱贫”。学校还深度参与福州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开展长时段区域改革实验。学校与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在福州市与学校各方的领导下,通过聚焦相关专业领域,对项目的实施主体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为期5年的咨询指导、课程开发、示范教学等,支持其培养紧缺技术技能人才,助力福州市教育强市建设。学校把37本职业教育教材,6份专业教学能力标准,6个系列培养方案,100余份课程大纲,13项市级教学成果奖和多项科学研究奖,行动导向教学法、活页式教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在100所职业院校的改革经验,集中运用到福州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之中。同时,学校还通过引进德国先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理念、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等,协助开展福州同济职业教育师资培育基地建设,推动福州市职业院校职教师资双师素质的提升,提高福州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

优化同济模式职教师资培养。近年来,同济大学探索出了“教研一体、两化驱动、三元协同”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同济模式”,打造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师资教育模式,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稳定职教硕士师资招生与培养规模,丰富职教硕士师资类型,做好职前师资的高质量培养。学校始终坚持“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输送人才”的初心,坚持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并行的多元化培养机制,连续20年稳定输送中职、高中毕业生近X人。学校不断变革职教硕士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提升师资培养质量。一是同济大学首创“职业性”“专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的职教师资培养理念,视专业教学能力培养为专业化重要支点,以研发的职业科学、专业教学论等核心课程载体为要素,构建“四方协同”的职教教师教育生态,全面提升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二是涵养职教硕士师资教育信念与情怀,通过“党建+团学”引领的方式,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从教意愿、教育情怀等素养的培养,采用党建引领的方式涵养学生的教育信念,学生支部荣获同济大学研究生“先锋党支部”、上海市学生样板支部。三是开展中德联合交流培养,学习德国经验,培育学生国际国际素养。依托“国内+国际”的硕博项目、研究生交换培养项目,不断延展职教师资的培养体系,也不断拓宽职教师资的国际素养。另一方面,发挥平台与专业优势,精细组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人员的专题培训,助力职教教师生涯可持续发展。学校现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基地、教育部“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国内培训基地、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上海市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基地等平台,承担多样化职教教师培训,赋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人员成长。一是承担上海市中职教师入职规培,服务上海中职师资的职初适应性,为上海市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信念和教学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开展重点专业大类培训,服务专业带头人成长。教育部新授予同济大学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国家级培训基地,长周期培养相关专业带头人。三是开展常规性国培、省培,服务教师职后可持续发展。国培省培项目覆盖全国各省市,为指教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国际经验借鉴、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能力、教材建设能力、信息化能力等方面的建设起到了必要的支撑作用。

多年来,同济大学职业教育成果在教育部、财政部职教教师培训包项目(2006-2011)和职教教师培养资源项目(2013-2015)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成果通过RCP-Asia项目(2009-2017)辐射东南亚国家,同时响应“西部开发”“精准扶贫”战略,向甘肃、云南等地推广。同济大学职教师资培养项目《从德国经验到同济方案:提升中国职教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创新实践》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