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新时代“三化”(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改革动力,启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大学学科体系重建,推进传统学科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探索学科前沿和未知领域,加快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新质生产力体系布局。
强化基础学科,夯实新质生产力创新根基。同济大学坚持扎实推进基础学科建设,注重在复杂变化的重大工程科学问题中寻找研究方向,有组织地发展具有同济特色的基础学科,探索AI for Science在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范式。在数学学科方面,学校以加强面向人工智能的数学基础研究为努力方向,致力于为AI提供可靠的数学理论研究。通过“Math for AI”和“AI for Math”双向赋能,聚焦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和智能计算,交叉研究重大工程中的核心数学问题,力争在智能计算的理论和算法上取得突破,与学校强势工科实现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在物理学科方面,学校以“三化”为导向,推动学科转型高质量发展,形成四轮驱动的发展模式,重点布局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物理、声学等基础物理四大领域,布局面向国防军工、集成电路以及变革性与颠覆性方向的前沿交叉重点领域,努力形成新的新质生产力增长点。在化学学科方面,学校形成了面向先进光电功能器件的材料化学、面向先进储能技术的能源化学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等三个核心战略发展方向。在大力推进基础学科研究的同时,学校还致力于以基础学科和AI赋能全校理工医文等各类人才培养,夯实全体学生的基础科学素质与创新研究能力,培养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的探索者。
深化学科交叉,服务新质生产力优化升级。同济大学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传统学科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立足自身优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土木工程学科聚焦材料创新和极限状态应对,推动相关技术革命,并以“低碳、智能、韧性”为发展标准,全面推进教育和科技融合,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和校企协同,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系统工程师,推动学科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CivilGPT大模型的自主训练开发与发布,标志着同济土木工程学科向数智赋能教育迈出了重要一步。建筑与城市规划等学科积极探索AI赋能的学科建设新举措,提出了智能规划与数字设计、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健康城市与绿色建筑、未来城市与上海学派等研究前沿方向,积极探索与建筑类学科“空间性”特色相匹配的数智化进阶途径,推动研究范式与教学体系的革新。环境学科以“知行合一,和合共生”为理念,致力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未来,大力推进数智驱动,加强环境智慧检测模拟、预警与防控能力等建设,以绿色化加速升级学科内涵,聚焦复合生态系统的全过程和全链条,以碳污协控为核心落实学科高质量发展方案,服务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支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
布局未来学科,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域。同济大学紧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与国家长远目标保持一致,积极布局未来学科,培育新质生产力。学校基于百余年来在交通基础设施理论、数智交通服务、道路交通主动安全等领域的经验成果,整合优势资源成立了新的大交通学院,深化交通新质新域学科建设。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交通学院以“巩固、调整、转型、提升”为主线,制定了人工智能赋能交通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以交通学科大模型为牵引,发展数智交通设施、交通新质安全、自主交通系统等七大新质方向。汽车学科锚定“1中心+3网联+4转型”(智慧交通出行中心+“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能源与动力转型、人机关系转型、材料与结构转型、信息与智能转型”)的发展战略,面向“设计数字化+大数据模型化”“驾驶自主化+车路协同化”“能源零碳化+动力电动化”“结构轻量化+空地两栖化”等新域新方向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新设立的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开展“学术引领-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国际接轨”的“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结合中德汽车国际合作优势,聚新能、提新质,加快推动汽车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新人文社科,完善新质生产力治理体系。同济大学面向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变与不变,全面推动人文社科与理、工、医科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建设具有同济特色的一流人文社会学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治理智慧。法学学科肩负“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育法治英才,发思想先声”的使命,秉持“立主流、强基础、建特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将国家数百项法治建设举措作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数字法学(人工智能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标识性的理论观点,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特色。知识产权学科启动学科2.0建设,融入数智化、绿色化发展要素,建设知识产权数智创新中心,以交叉范式深入研究数字时代知识产权议题的演进和挑战,聚焦激励绿色创新的全球知识产权变革,围绕绿色金融立法、绿色技术专利开放许可、绿色企业国际合作网络等,开展学术研究和智库咨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护航。经济与管理学科推动涵盖跨学科平台和队伍建设的科研交叉融通,逐步实现面向人工智能的科研范式转变,积极构建“数智+”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专业设置、课程模块开发和实训环节建设等,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建设“数智经管”,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和治理保障。
面向国家战略急需和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同济大学致力于以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为改革驱动力,前瞻性布局新兴学科、紧缺学科,夯实壮大基础学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传统学科数智化转型,推动理工医文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学科发展新赛道,聚焦新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践行“教育强国,同济何为”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