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师生走进大山,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同济青年永安村人行桥修筑纪实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06-20浏览次数:309

一、摘要


“同安心桥”是由同济大学青年教师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多次深入帮扶村调研,形成方案设计,并与当地村民合作,用时7天时间建起的一座34米的人行桥。该桥服务超400位村民,减少村民绕河距离3公里,是同济大学打造“乡村振兴帮扶示范村”过程中,继“永济新桥”后又一项由师生协力完成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是方便村民出行、加强村内沟通与交流的强力保障,对村民生活质量提升有重大意义。“同安心桥”师生帮扶项目依托学校专业学科优势,紧扣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聚焦同济大学对口帮扶地区民生需求,项目成果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新民晚报、央视网等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并荣获2021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特等奖,在社会上起到了积极广泛影响。


二、背景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大理、保山、怒江3个州市结合部,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其中90%以上为山地,是大理州面积最大的县,因“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而得名。云龙县原先是集“山区、偏远、贫困、民族”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有白、汉、彝、苗、傈僳、阿昌、回等世居民族,共25个民族成份,总人口20.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7%,辖7乡4镇88个村民委员会(社区)。


2012年起,同济大学与云龙县结对帮扶。在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同济大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发扬“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同济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为己任,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探索了一条以城乡规划为核心引擎、全力推进精准脱贫、助力当地社会经济跨越发展的特色道路,为云龙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新蓝图。


三、故事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是同济大学定点帮扶的原国家级贫困县,永安村曾是集“山区、偏远、贫困、民族”于一体的云龙县深度贫困村,也是我校重点帮扶的示范村。村内的基础条件、公路建设、集体经济等均处于全镇较低水平,脱贫攻坚难度极大。


2019年7月,同济大学派出青年教师,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孙羽捷到永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配合先前派驻当地的挂职干部、时任云龙县副县长周晔推进学校对云龙县的精准帮扶工作,向云龙脱贫攻坚战发起总攻。


初次走访调研永安村的情况后,孙羽捷感叹村子的脱贫之路十分艰辛:永安村被沘江穿行而过,21个村民小组分散在沘江两岸,山高坡陡、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村级产业发展滞后、人居环境卫生较差,连全村唯一的小学都还没有通公路。


要致富,先修路。学校大力支持,先后在永安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修缮道路,彻底改变了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不堪状况。老百姓的出行问题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村内村外交通不便依然是让老百姓牵挂的事:沘江河岸东侧有超过150户村民,他们想要到村委会办事,或者想到公路边上搭车,需从山路绕行半小时以上,而上游茅草登的村民绕路所需时间就更长了。每当下雨,山上500余人都无法顺利出行。多年以来修桥一直是全村的期盼,是农业农民“走出去”、技术产业“引进来”的重要媒介,更是消除村民涉水过河的安全隐患、提高村落交通便捷性的重要基础建设。


孙羽捷了解到当地对于建桥的迫切需求后,很快就和同济大学无止桥学生社团取得联系并达成初步共识。同济大学无止桥社团组建于2012年,是全国第一支学生主导设计施工、致力于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校学生团队。同济青年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嘱托,十年间无止桥社团中累计有超过329名同济学子参与了在贵州、甘肃、重庆、云南等4个省市的11个建桥项目,累计减少村民的绕行通行距离超过100公里。


在校内师生及当地政府的助力下,“同安心桥”建设项目开始酝酿。从那以后,在永安村驻村的孙羽捷日常工作中就多了一件事:给无止桥团队拍摄现场照片和发送资料。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有所缓和后,无止桥师生团队利用暑假时间多次到访云龙,在永安村进行实地调研,在田间地头针对项目的选址、桥梁选型方案、村落民生需求等方面收集了丰富信息。他们带着测绘仪在村子两岸来回奔波,就是为了能计算出最佳的桥址点位;他们把裤脚撩到膝盖,赤脚走在河岸滩上用仪器测量水深和流速,就是为了能掌握精准的水文地质资料。


在国内疫情反复的期间,同学们也抓紧时间进行桥点环境分析和桥体初步设计,在整理了数十万字的资料后,还申请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021年1月,孙羽捷再次带着学生实践团队与当地施工队讨教经验,最终从经济性及施工便捷性两方面考虑确定了两跨桥型的方案。在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苏庆田教授和徐晨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前后共计35版的修改,实践团队于2021年4月完成了同安心桥施工方案的设计,并绘制了5套图纸,共计59张。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这一张张密密麻麻的图纸述说着同济学子们几个月来倾注的心血。


2021年5月底,团队成员根据桥梁周边的情况及当地特色,陆续完成了桥梁景观方案设计和策宣方案设计,并开始同步联系钢桥厂进行贝雷桥构件的加工,在构件加工完成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验收及试拼装。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实践团队成员再一次抵达云龙县永安村,这一次他们在桥梁现场周边住了下来,并且在接下来的7天时间内,在沘江上建造完成了一座总跨径34米的无止贝雷桥。


同安心桥为两跨连续梁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孙羽捷和同济土木的学生们讨论决定采用顶推施工方法修建,从河岸东侧开始,一边拼装一边推进。第一天,同学们就差点因为白天的酷热高温“破防”了。调整好身体状态,备足了湿毛巾和解暑饮料后,同学们重新尝试适应炎热的气候,在当地工人师傅的协助下开始了组装贝雷片的前期准备。因为两岸有些许高差,所以要先平整场地并仔细清点和搬运所需要的施工物资,为下一阶段的顶推做好准备。从第二天下午起,大家就开始了正式的节段拼装,同学们带着护目镜,用磨砂轮对销钉进行打磨,用工具光滑销钉的内孔。同时另外一组成员就在边上进行贝雷片拼装,然后重新搬运承重的贝雷片模块到安装平台上进行组装,通过滑轮往前推进一段。完成顶推一节后,再重复拼装、转运、顶推等工作,不断把桥体推往中间的桥墩。


但就在桥梁即将被顶推到跨中时,原先在施工方案中所设想到的不利情形——桥梁端部下挠出现了!此时正值夜幕降临,如果放任不管,第二天可能会出现更难以掌握的情况,甚至产生整个桥体倾覆到河床中去的严重后果!


当书本上的假设推论在现实中出现的时候,才最考验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临场处置能力。在和指导老师紧急远程连线、与孙羽捷老师现场交流后,团队考虑到夜色即将来临,当机立断,用剩余的贝雷片压住桥体后端,同时将下倾的桥体前端用挂绳和跨中的工字钢架连接绑定,确保桥体不会产生严重倾覆。此时,已经是7月5日下午5点,必须和天色抢时间!


夜幕临近,视线昏暗,同学们打开手机闪光灯照明,但点滴的微光还远远不够。正当同学们感到十分焦急时,周边一户村民从自家牵出电线,在绳索上绑上电灯为学生团队照明。同时,许多村民也结束了一天的耕作,听闻情况后纷纷赶来,能出力的出力,帮忙拉电线照明的帮忙照明,村委会的同志们甚至把汽车大灯打开,照亮了整个施工现场! 


此刻,所有的村民和这群同济土木的孩子们拧成了一股绳,一心想要修好这座桥!在村民大伙的帮助下,很快桥体被稳定住了。同学们拍摄了相关的情况后,也收拾东西离开了现场。此时,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桥体结构出现了预想的不利情况,令大伙士气受挫;另一方面,村民们闻讯赶来,全力支持他们,让他们无比激动并下定决心,一定要造好这座桥!


经过一整晚的反思讨论,第二天清早还下着毛毛细雨的时候,同学们就早早地来到现场,谨慎地卸下部分贝雷片,将顶推了大半的桥体拉回一部分,调整角度,做好上层轨道的牵引后重新推出去。“一!二!三!”“再来!”“一,二!停!”这群孩子们在现场热火朝天地抢工,终于在3个小时后,顶推到达了跨中台面,下挠导致倾覆的危险解除了!


解决了眼前的难题,同学们还不敢松懈,最后的2天里,他们陆续完成了桥面板铺装、防锈漆补涂以及防护栏杆设置等工作。在团队的努力和村民的协助下,这座贝雷桥如同一条飞龙,跨越了沘江两岸——同安心桥建成了!


最后一天,负责景观设计的同学们和村民们一同完成了桥点周边景观布置和点缀,并在桥头树立起一座桥梁纪念石柱,铭记这段难忘的实践经历。当天晚上,团队成员还动手安装了引桥段灯带和桥体上太阳能灯两种照明设施,布置完成了桥梁简介的背景板和宣传栏。


2021年7月8日,“同舟共济,心桥无止——同济大学·永安村同安心桥启用仪式”在永安村举行。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彭震伟、云龙县委书记李郁华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仪式,共同宣布同安心桥正式开通,并对学生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和鼓励。


沘江涛涛,一桥横跨两岸。同安心桥开通后,村民的过河时间缩短了半小时,启用仪式上第一次走过这座桥的老人、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未来同安心桥可持续服役使用超过三十年,还将继续见证这座传统白族村落宁静祥和、人人安居乐业的美好故事,也把同济与永安的故事永远流传下去。


四、成效


同安心桥项目是同济大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有志青年结合自身专业、奔赴乡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投身实践的一项特色大学生实践项目。项目不仅在沘江上架起了新桥,也架起了青年师生与永安村民的沟通心桥,架起了同济大学与永安村的共进心桥,架起了广大学子融入国家民族建设发展的使命心桥,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本项目获得了2021年上海市“知行杯”特等奖。实践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青春同济”“同济大学”“乡村规划与建设”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云龙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新民晚报、澎湃在线等新闻媒体都对同安心桥顺利落成做了宣传和报道。


本次桥体设计建造以轻型装配式人行贝雷桥专利及建造手册为指导依据,具有标准化程度高、构造细节简单、有效减重、靠人工及小型机械即可施工等优点。该桥型结构受力明确,构件简单轻巧,节段组合灵活,运输建设方便,运输成本较低,非常值得在山区中小跨径人行桥梁的建造中推广应用。


同安心桥的设计建造依托于团队所申请的《一种轻型装配式人行贝雷桥》专利。本次实践结束后,团队依据设计建造经验,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撰写了《乡村人行桥建造手册》,梳理了山区简易人行桥建造流程,为以同安心桥为代表的桥型推广应用提供了极大便利。


团队借助哔哩哔哩网站、微信视频号现场直播,累计超过15000人次观看;在传统媒介和互联网新媒体上推出相关报道,累计阅读量超过10万余次,累计点赞量超500余次。通过丰富的宣传方式,感召更多青年与社会力量关注乡村振兴,呼吁青年学子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搭建青年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共进心桥。


同安心桥的实践是同济人八年携手帮扶云龙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带来的正是云龙县“山乡巨变”的美丽景象。经过“携手相助、同舟共济”的8年帮扶历程,云龙县全县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837户46050人脱贫,2019年底贫困人口减至696户2292人。2014-2019年间,贫困发生率从28.11%降至1.35%。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同期全国、全省、全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1.3%、0.4%、0.7%,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880.8元增加到2019年的8974.5元,年均增幅32.85%。2020年5月,云龙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出列,并实现零错退、零漏评、零举证和群众高满意度的佳绩。


五、经验与启示


1. 理论结合实践,把社会实践和专业学科充分融合


在团队出发前,无止桥团队结合专业所长,反反复复对建造方案进行多次讨论修改,细致的准备工作是同安心桥项目取得最终成功的重要因素。


同安心桥采用无止贝雷桥桥型,以团队《一种轻型装配式人行贝雷桥》专利为指导依据。同时,团队依据本次项目实践经验,撰写了《乡村人行桥建造手册》,为桥型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较大便利。目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相关实践团队已与同济大学团队达成合作,拟采用该桥型在各地乡村开展人行桥建设。


2. 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发展和祖国需要充分结合


本次桥名中的“同安”二字,取自“同济”与“永安”,寓意同济青年与永安村民的心连在了一起。“同安心桥”的建造是同济人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的缩影,同时也让同济人在这场充满意义的社会实践中收获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3. 青春献给祖国,汇聚成新时代的磅礴青春力量


通过这个社会实践项目,同济大学充分引导学校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勇担时代重任,深入基层一线,用青春告白祖国,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绽放异彩!



新闻来源: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jyzt_2022/2022_zt04/dianxing/anli/202206/t20220620_63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