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同济大学第八期“与法同行”系列法治培训会在四平路校区举行,培训主题是“横向项目管理和职务成果赋权试点政策宣贯”。此次培训由校长办公室与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旨在全面解读、贯彻落实学校新发布的科研管理制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科研管理与成果转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朱茂然主持会议,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海滨、杜豫川及北京金诚同达(上海)高级合伙人赵文雯进行分享,校内二级单位的分管科研负责人、科研教师、科研秘书及科研助理等70余人参会。
陈海滨全面介绍学校新修订的《同济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同济大学科研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同济大学横向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科研管理制度。他强调,上述制度的修订涉及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的全过程,既保持了文件内容的延续性,又符合新形势科研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旨在通过加强科研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营造以服务促进有组织科研氛围,落实横向项目高质量管理,促进科研成果量质双升。
杜豫川全面解读学校新制定的《同济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办法》和《同济大学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管理细则》等成果转化政策。他强调,学校作为上海科技成果赋权的创新试点改革单位,在下一轮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学科考核中,成果转化可能成为重要指标,今年将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制度,优化审批管理流程,更好地服务学校教研人员,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赵文雯深入介绍校企合作中的法律问题及防控方式,重点讲解技术合同中风险责任与分担机制、技术成果归属与权益分派、验收标准与程序及保密义务等关键条文,以及明确约定关键内容、留存相关证据的风险防控方式。
朱茂然总结强调,相关科研人员应熟读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和熟悉,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学校法务也可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支持与服务。
此次培训加深了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对学校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政策的理解,也为学校科研管理与成果转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同济大学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持续深耕科研前沿领域,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基础理论等方面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方思越 图/邬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