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2015年行政工作要点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5-03-18浏览次数:787

    2015年,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中心工作,努力破解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和瓶颈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适应国家政策调整,确保本硕博招生质量。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加强招生队伍和体制机制建设,真正实现从“招分”到“招生”的转变。落实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在本研一体化培养框架下做好研究生推免工作,实现本研顺利衔接,全面推广并不断完善博士生资格审核制的试点工作。(伍江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招办等相关职能部门)

    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通识教育体系,制定并发布《同济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探索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核心通识课教学团队、责任教授、教学型职称与教学名师培育联动制度。推进创新创业类核心课程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的共赢机制,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推进以德语为特色的公共外语教学改革。(伍江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

    推进嘉定校区“创业谷”建设。(徐建平副书记、团委、基建处、嘉定校区管委办等相关职能部门)

    完善“一拔尖、三卓越”等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大“一拔尖、三卓越”的建设力度。以小而精的文理基础学科和强势工程学科为依托,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卓越专业与世界一流高校实质对等的交流机制。支持学生开展海外高水平学术研究和有深度的学习活动。开展关于国际化平台学院办学机制的重大课题调研工作。(伍江副校长、江波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外事办等相关职能部门)

    二、坚持人才战略,努力破解人事改革难题

    落实校院(系)二级人才工作机制。制定院(系)人才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案,采取年度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院(系)人才工作的监督与评价。建立院长人才工作责任制,并将人才工作纳入院(系)领导班子的考核体系。(吕培明副校长、人事处、人才办、组织部等相关部门)

    推进专任教师精细化分类管理。加强顶层设计,以薪酬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改革为抓手,以增量改革为主,在人才聘任、培养、考核和晋升等方面强化精细化分类管理,形成动态激励的薪酬体系。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式,对全校教师实行分类管理,按照不同系列岗位职责,实施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政策。加大公共课教学投入,充分保障教学系列教师的收入水平。开展人才工作与薪酬体系设计重大课题调研工作。(吕培明副校长、人事处、教务处、组织部、财务处)

    发挥高等研究院的机制优势,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在高等研究院中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和岗位聘任制度,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构建高等研究院与专业院系之间的师资交叉流动机制,完善有利于学科交叉的跨院系教师双聘制度。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基础学科高水平人才引航计划”。改革博士后制度和科研助理制度,打造一支梯队合理、机制灵活的专职科研队伍。(蒋昌俊副校长、吕培明副校长、高等研究院、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

    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构建全覆盖的教师服务与支撑体系。统筹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育研究等部门力量,推动相关部门共享资源,协同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构建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支撑的教师培训、交流、服务与支撑体系。(吕培明副校长、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科研院、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

    三、坚持重点突破,大力建设高峰高原学科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定位学科发展目标。根据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指导方针,做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规划,完善学科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过程管理和动态监测,加强学科比较分析研究;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定期评估工作。(蒋昌俊副校长、学科办、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

    瞄准可持续发展重大科学问题,建立高水平科研团队。以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为牵引,形成以问题为导向,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科研组织机制,加快推动学术组织从“学科导向”向“问题和需求导向”转变,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学术前沿,以面向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带动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蒋昌俊副校长、江波副校长、科研院、文科办等相关职能部门)

    加强高水平研究平台和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开展关于大学科平台建设的重大课题调研工作。积极推进“国家海底长期观测网”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启动;继续做好“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工作;切实做好“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中心”的运行工作。创新交叉学科建设机制,改革科研组织形式,建立校院二级学科交叉研究平台,设立学科交叉基金。加快国际联合实验室的组建。聚焦德国研究、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等领域,继续推进高端智库建设。(蒋昌俊副校长、江波副校长、陈以一常务副校长、科研院、文科办、外事办、财务处、外联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

    四、坚持科学管理,推进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大学治理体系

    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方案制定和贯彻实施工作。充分吸纳各方意见,主动沟通对接,编制综合改革方案并完成提交工作。坚持立德树人与学术优先、激发活力与质量导向、统筹兼顾与分类指导的原则,着力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师资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体制与模式、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机制、资源管理模式、行政与后勤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面完成综合改革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密切跟踪综合改革进展,加强检查、评估;坚持上下联动,积极营造改革良好氛围;细化专项改革方案,明确改革实施的路线图、任务书与时间表,落实工作责任。与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贯彻《同济大学章程》等工作实现有效配合和互动,切实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杨贤金书记、裴钢校长、陈以一常务副校长、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

    全面启动学校“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成立学校“十三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动员全校力量广泛参与、共同研讨,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吴志强副校长、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校区功能定位梳理与完善重大课题调研工作。优化公用房配置,盘活存量资源,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机制。推行公用房定额管理,逐步建立各院系公用房使用的自我约束机制。合理调整校园规划布局,对部分院系分布进行适当调整。增加教学科研用房,促进资源更好地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服务。加快推进南校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沪北校区医学生命园区建设。推进同济新村老年活动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做好嘉定校区科研大楼建设方案的调研工作。推进资源使用费的分类管理,完善水电、物业管理费用的分类标准。(吕培明副校长、资产处、基建处、设备处、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

    推进机关改革。推进机关业务梳理,优化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教职员工队伍规划与“定编、定岗、定责”工作,以岗设人,以岗定责。(吕培明副校长、方守恩副书记、人事处、组织部等相关职能部门)

    开展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重大课题调研工作,以教学事务部改革为试点,分离行政管理与面向师生的服务职能,实施“准职员制”,形成“小机关、大服务”的高效管理与服务体系,争取2015年暑假前启动教学事务部的试运行工作。(伍江副校长、吕培明副校长、教务处、研究生院、招生办、质管办、人事处、组织部等相关职能部门)

    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师生需求。开展后勤管理体制改革重大课题调研工作。创新和完善后勤系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划分和有效落实后勤各服务保障部门的责、权、利,逐步提高后勤服务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徐建平副书记及相关工作小组)

    完善、精简外事审批流程,为师生外事交流提供便利。(江波副校长、外事办、信息办等相关职能部门)

    完善嘉定校区师生事务中心、文化建设中心、安全保障中心建设,提升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姜富明副书记、嘉定校区管委办、宣传部、资产处、后勤集团、学生处、研工部、团委、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

    充分利用新媒体工作阵地,推进学校官方微信等平台建设,打造校内新媒体矩阵联盟,提升信息传播和文化影响力。(马锦明副书记、宣传部等相关职能部门)

    推进博物馆建设,形成建设方案,着手征集馆藏,分期开放,发挥博物馆存史育人功能。(吴志强副校长及相关工作小组)

    完成四平路校区图书馆新(改)建可行性研究。(吴志强副校长、图书馆、基建处等相关职能部门)

    推进四平路校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开展嘉定校区交通组织管理。(方守恩副书记、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

    完善学校内控机制,聘请外部机构对学校内控机制进行全面评估。(姜富明副书记、审计处、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