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精心策划、创新形式,努力开拓校友工作新格局(2011年第6期)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07-02浏览次数:203

在2011届学生毕业离校之际,又一批毕业生加入了校友的行列。随着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济大学越来越重视并积极推进校友工作,校友联络的网络和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校友活动的品牌逐步建立,校友工作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实在的成果。

一、校友组织网络布局——立体化,全覆盖

校友组织是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沟通的最重要平台,校友组织网络的构建和覆盖面的扩大,使校友联络更加广泛、便捷、有效。同济大学已建立起遍布北美、欧洲、东南亚等8个国家及国内28个省市、港澳台地区的75个地方校友会。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行业、兴趣等,积极引导校友组织向纵深发展,比如投融资校友联谊会,正是由关注或从事投资业务的校友组成的一个行业性、专业性的新型校友组织。另一个覆盖面更广、组织单位更小的“班级联络人”网络正在同步建设,校友总会已连续三年在全校应届毕业的班级中聘任班级联络人,加上值年返校的班级,现已有450个班级联络人。“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建成一个由地域、行业和班级三大网络所构成的纵横交叉,立体化、全覆盖的校友联络体系,虽然不一定做得到“一个不能少”,但肯定是“愿者有其会”。

二、校友联络平台——形式多样、内容新颖

为搭建校友和母校、校友和校友之间信息互通、共赢合作的平台,学校构建了传统的公共信息平台——《同济人》杂志和“同济人”网站,建设了点到点的邮件和短信群发平台。在此基础上,还注册了“同济大学校友会”官方微博,用更加便捷、更具互动性的传播方式,满足不同校友的不同需求。

另一个很重要的联络平台是缤纷多彩的校友活动,有“毕业季”、“校友值年返校”、“高尔夫邀请赛”、“全球同济人看世博”、“校友亲子活动”、“校友樱花游园会”等,休闲、轻松、活泼,有浓浓的校友情意和校园情结。其中的“毕业季”和“校友值年返校”已经成为品牌活动,正在申报学科文化建设项目,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各地方校友会也积极创新,为本地区校友创建温暖的家。比如深圳校友会的“中秋迎新校友活动”、厦门校友会的“厦门籍新生入学恳谈会”、上海金融系统校友联谊会的“浦江游船活动”、烟台校友会的“沪烟校友联谊活动”、德国校友会的“同济论坛”等,美国校友会正在联络欧洲各国的校友会联合举行“瑞士滑雪活动”。

三、校友参与学校发展——渠道畅通,作用凸显

随着校友与母校联络的日益密切,校友关心学校、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意愿也更加强烈,校友们通过各种方式,全方位地参与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制定学校“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同济人》杂志以“聚焦母校未来发展”为专题,通过校长访谈,“大学排行榜解读”,召开座谈会、专题约稿等形式,请校友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在学校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校友更是在招生、培养、就业的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自主招生面试工作中,同济首次邀请了27位校友作为面试专家,获得多方肯定,这在全国高校中是首创。很多的校友企业成为了学校的“卓越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校企联盟”。地方校友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积极为校地合作牵线,天津校友会为同济大学与天津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作出了很大努力。海外校友成为学校开展国际交流,提升国际知名度的重要依托,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校友会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帮助学校开展与外国政府、国际著名大学和著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为学校引进国际高水平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校友捐赠文化——日益浓厚、发展快速

以“万水归海,一帆乘风”为主题的“同济大学校友年度捐赠”活动在去年正式启动,这是一项在全体校友中开展的以自愿为原则,重在参与、贵在坚持的长期的不限额捐款活动。活动开展一年以来,各地校友和在校的师生积极参与,共有4570位校友参与,筹集资金约60万元。作为活动的首年,参与的人数和捐赠率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首年的年度捐赠将作为“国豪基金”的启动基金,“国豪基金”是学校用于奖优助学、人才引进、学科发展等各方面的用途最广、受众最多的一个基金。

正是有了这样日益浓厚的捐赠文化,学校的教育发展基金发展快速,规模持续增长。基金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捐赠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7%,2010年的收入增长达到46.7%,据不完全统计,捐赠收入中约50%直接来自校友捐赠,其余50%的大部分也是由校友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