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全面谋划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大计(2012年第2期)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2-03-14浏览次数:204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同济大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年伊始,校领导班子寒假务虚会、学校中层干部大会和第九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对学校新一年的改革发展思路和重要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全面部署。2012年,学校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卓越人才培养这一主线,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改革重大项目和试点工作,统筹谋划、突显特色、协同创新,全面落实《同济大学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学校的发展定位和整体目标,加强高等教育研究,进一步总结凝炼,加强协同,形成特色。

开展本科自主招生改革深化计划。推进与中学建立战略联盟,继续开展校长直荐;推广综合文化测试加面试的自主招生方式;开展加强自主选拔对各类学生的适应性、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研究与实践。深化研究生招生综合改革。推进卓越联盟研究生招生合作;加大博士招生选拔制度改革力度,明确导师责任,继续进行博士资格审核制试点。以学科建设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招生规模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分配方法。

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纵横贯通、有效衔接和适度拓展。着力推进“试点学院”工作,持续抓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建设,创造人才培养新机制。强化实验、实习教学,深化校企联盟建设,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继续开展卓越课程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加大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改革,形成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本科教学国际化建设。以中外联合培养卓越人才为抓手,开拓与卓越人才培养要求深度融合的国际合作项目。继续动态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建设一批优质课程示范项目,持续推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同济大学教务一体化”项目,做好“本科生、研究生教务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协调。深化大学生核心价值引领、综合能力拓展、人文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发展、职业发展教育、学生资助及保障体系建设工作,重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创新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努力破解人事人才工作瓶颈

立足学校实际,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校院(系)两级人才工作机制,赋予院(系)更多的自主权,把各院(系)人才工作的绩效与资源直接挂钩,将人才工作业绩列入院(系)党政负责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人才队伍团队优势,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着力做好青年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制定中年骨干教授激励计划,肯定和发挥骨干教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的重要作用。

加大高等研究院人事机制体制建设,深入推动人事用工制度改革。

围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并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做好教师培训各项工作,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研究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的政策体系。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完善学科动态监测平台,加强学科比较分析研究,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十二五”学科规划内涵,强化学科建设过程管理,全面推进新一轮“985工程”三期重点项目建设,迎接“211工程”三期教育部验收、新一轮一级学科评估、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和申报。

总结“211工程”三期建设成效,开展校级预验收。开展“985工程”三期中期验收和自评,明确考核节点,加快经费使用;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促进高水平建设成果产出;继续做好“985工程”三期建设上海市40%配套经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和跟踪工作。结合教育部新一轮的学科评估,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校区布局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与思考,明确发展重点。

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库,建立学科建设过程管理的常态化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和国内外比较分析研究。

四、坚持“抓大放小,以点带面”,创新科研管理机制体制,提升科研竞争力

进一步理顺高等研究院机制体制,加强内外协调,重点做好专职科研人员聘用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团队考核评价制度,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提高重大项目竞争力和优秀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抓大放小,以点带面”,进一步做好项目、基地、人才、成果等工作。通过评价考核分配等政策,逐步实行“分类指导、二级管理”,调动院系科研积极性,加强部门协调,发挥政策的协同效应。

五、凸显国际化办学特色,加强校内外协同创新,深入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与发展工作

突出战略重点,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继续推进“3个600”和“3个300”计划,拓展与世界知名高校的双学位和学生交流项目,力争更多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流。

积极推进平台学院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合作,发挥示范和幅射作用;做好国际人才引进工作,开展青年引智计划。

坚持依托校友会、基金会、校董会三大平台,加强制度、队伍和信息化建设,稳固全方位、常态化、开放型的对外联络与发展工作框架。

大力发扬学校服务社会优良传统,紧密围绕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校友联系和招生宣传等工作,整合学校对外合作资源,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布局研究,扎实推进协议签署地区、企业的战略合作。

六、加强文化引领,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现代大学管理水平

2012年是同济大学建校105周年,也是同济大学开展工程教育100周年,要抓住时机,深入挖掘,进一步建设具有同济特色的大学文化格局,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氛围,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和文化育人功能。

按期完成“985”三期校园信息化建设后续项目,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建设基于“云技术”交换、计算和存储的“校园云”平台。建设三维校园电子地图,升级信息门户,开发智能终端信息平台, 实现校园无线网全覆盖,实现多方位网络化办公和服务。

启动《同济大学章程》的制定工作,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定位、管理模式等基本准则,为依法治校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以共同的办学理念凝聚全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