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充满着感动与被感动、爱与被爱、教为不教的感人故事 ——同济大学国家教改座谈会侧记之国家教学名师谈教改 (2012年第12期)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2-10-24浏览次数:220

“同济的学生学风好,很懂事,目标明确,有爱心。今年五月份我感觉很累,去医院检查出来病理指标很高,住院期间学生请院领导和班主任带来了问候卡,字里行间的感恩和问候就像一贴良药。这次教师节他们又送来了贺卡,让我看了非常感动,学生们说‘您的大基课让我们又爱又恨(注:实验量大),您的C#课程让我们为之兴奋。您跟我们共同学习,给我们讲为人处世的道理,跟我们分享您的故事,您的敬业让我们感动不已!眼前总能浮现您可爱的笑脸,身边总是回响着您的教诲‘计算机是靠做出来的’…”。——这是2012年9月28日下午,同济大学电信学院教授、教务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龚沛曾教授在教育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情况检查专题座谈会上的开场白。同济大学始终把教授、教学名师、大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基于此制度,通过名师、大师的尊尊教导与言传身教,通过一幕幕龚老师所诉说的折射出师生之间难能可贵的感动与被感动、爱与被爱、教为不教的感人故事,将大学教学文化升华为大学精神,将大学课堂演绎为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场所,正印证了“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之说。

龚沛曾:“作为一线的基础课教师,我觉得学校环境、学生质量和教师投入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3个要素。同济对本科教学特别重视,这是我真切感受到的,也是外校教师所羡慕的。我们提出的课程体系和“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培养目标提交到学校就被采纳和推广,从2003年应用至今很有成效。教改项目支持多,经费多,鼓励教师多参加会议和交流。基础课教师职称单列,对基础教学的一线教师很有利;学校将教学岗位的业绩点津贴从每个业绩点5千元提高到了1万5千元,基础课教学再增加20%(也就是1万8千元),根据情况还能有岗位浮动,如电信学院的岗位津贴80%是固定的,20%根据教师对学科的贡献进行浮动;指导学科竞赛也作为工作业绩。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很大”。同济大学在教育体制改试试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学校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无不体现以教学为中心。

龚沛曾:“同济的学生好。学生基础扎实,踏实肯做,在学科竞赛中有突出的表现。基础课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也搞学科创新竞赛,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我们发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参赛成绩显著。我一直认为计算机就是要靠实践、要靠做的,学生在机房上机没有在上网玩游戏都是在认真地做实验,通过实践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基础学科拔尖班的学生都是依据学生兴趣选拔的,非尖子生生源,但教学一段时间后发现培养成效显著。院士给本科生上课,实行基于问题的教学;一年级就进实验室,学生爱自己的专业”。同济大学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把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自主学习、多元学习的模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

龚沛曾:“我也感觉现在同济的青年教师真的很到位,能力很强。例如新加盟的博士后很敬业,我们教学团队的骨干成员很投入,但基础教学的人员还不足,希望更多热爱基础教学能全心投入的青年教师加入。希望在单列的基础课教师的考核上更考虑特殊性,加强激励,注重教学和教学改革实绩。对在同济做老师感到自豪,感谢学校”。这样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名师,在三尺讲台上演绎与传承着大学的文化与精神,正以一种大爱的精神感动和激励着每一位同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