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是一所百年历史名校,也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坚持面向全球未来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自身办学传统与特色,在“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和愿景指引下,确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社会栋梁”。学校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传承办学历史、体现国家需求、立足学校特色、面向未来发展,每个同济师生都应知晓和理解这一目标,指导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什么是“专业精英、社会栋梁”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专业精英、社会栋梁”,就是能够担当专业与行业发展重任、成为国家和社会中坚力量的人才。
同济大学历来就是一所勇于担当的学校,而这种担当离不开强势的专业支撑。从1907年建校起,同济就确立了“以医工济世”的办学主旨。“济世”,就是要成为社会的顶梁柱,“以医工济世”,就是用专业的力量担起社会重任。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同济大学从当时全国屈指可数的几所综合类高校变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历史性地担负起了我国土建学科和土建行业发展的重任。改革开放后,同济大学沿着综合性、国际化的道路,开始新的征程,继续以独特的专业力量,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时任校长李国豪曾在“宝钢能否建成”的怀疑声中坚定力挺,助力宝钢奠定在我国乃至世界钢铁行业的重要地位;同济学者们一声“中国人可以自己建大桥”,改变了中国的桥梁史;上海这一东方明珠的新崛起,汇聚了多少同济学人的心血;汶川抗震、世博盛事,关键时刻都记载了同济担当和同济智慧。同济大学30万毕业生,以“肯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美誉赢得整个社会的认可和喝彩,这就是对“专业精英、社会栋梁”最生动的诠释。
今天,面对社会转型发展而伴生的浮躁、空谈等堕落的风气,同济人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精神更需弘扬传承。走向社会的同济毕业生们,无需唯上、不必跟风,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专业底蕴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要成为这样的人才,应具备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这就是“专业精英、社会栋梁”的同济内涵。
为什么引领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同济大学“专业精英、社会栋梁”的鲜明特色?
大学培养人才,必须面向未来。社会和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全人类面向未来必须应对的挑战,也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必须应对的挑战。同济大学与国家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担当,使我们直接感知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脉动,也更自信地担当起大学应负的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大学”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培养能够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将成为同济培养新时代“专业精英、社会栋梁”的显著特色。我们期待经过学习培养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和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社会,具有健强体魄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切实担负起未来几十年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
怎样达成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制定“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以来,按照“一条主线”(建设质量一流、模式创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同济特色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两大特色”(实践教育、国际化教育)、“三大联盟”(大学与海外知名大学、中外著名企业、高质量中学的合作)、“四项改革”(招生、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专业)、“五项基本建设”(质量保证系统、师资、学风与人文环境、教学硬件、教学软件)、“六项行动计划”(卓越生源、卓越师资、卓越环境、卓越课程、卓越实践、卓越管理)的部署,为学生成才创造了越来越好的环境。大学生的成才,学校引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将学校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化为自己成才成长的奋斗动力;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学会主动争取教师指导、同辈激励以及充分发掘利用校园资源同样重要;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全面修炼品行、着力提高能力、切实加强身心健康同样重要。期待每一位同学通过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社团活动、国际交流和创新创业教育,都能够成为令家人欣慰、社会赞誉、国家倚重的“专业精英、社会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