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同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2015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招生政策、校友关怀、帮困助学等方面推出专项计划、落实专项资金,着力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学子来校就读,筑好农村学子到同济校园的每一公里,为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努力。
一、情系农村学子,圆梦青春同济。学校在2014年自主招生中正式启动实施面向农村生源的“筑梦计划”,成为首批实施这一计划的高校之一。凡通过学校“筑梦计划”资格审查的学生,在按照规定填报志愿后,均可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录取政策。2014年共有来自全国19个省份114名农村地区优秀学子通过了资格审查,最终录取了81名。2015年,学校“筑梦计划”计划招生数增加为480名,同比增长幅度超过300%,目前录取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学校对“筑梦计划”学生实施“教师+校友”双导师制,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等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2014年,四川校友会先行先试,多名四川籍优秀校友受聘为“同济大学筑梦计划人生导师”。未来,“校友导师制”还将在学校其它省份校友会中逐步推行。
二、健全资助体系,助推梦想启航。新生入学前,学校每年均安排专人提前普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给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寄送路费,慰问看望,2014年共资助农村新生114人近5万元,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新生报到时,对于交纳学费住宿费有困难的学生,一律安排“绿色通道”直接注册入学,并发放价值400元的“爱心物资书包”和价值600元的“爱心套卡”等物资,2014年共覆盖150余名农村地区困难学生。学生入学后,学校每年均在相应时间节点安排各类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慈善爱心物资等帮困资金和物资用于帮助困难学生,2014-2015学年累计发放2052万余元,其中向农村学生发放超过4100人次,覆盖率超过64%。2014年,由厦门同舟济集团捐资人民币500万元设立的“同舟济基金”正式运营,主要用于支持学校“筑梦计划”新生奖助学金、“筑梦学生之家”活动等各项目。2015-2016学年,随着农村生源比例的进一步扩大,学校也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各类助学金和帮困经费,以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帮困育人并举,融入人才培养。除经济性资助外,学校还持续培育和搭建发展性资助平台,助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校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着力建设两个基地(助学实践基地和教育慈善基地)、三所学校(新生成长学校、暑期发展学校、寒期助学学校)和四项教育(励志、慈善、感恩、诚信),每年举办各类发展性资助活动100余场次,参与学生3000余人次。新生成长学校和暑期发展学校主要针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生源开展,设计了包括学习讲座、职业规划、素质拓展、文艺欣赏等多项内容,帮助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交流、增长知识、全面发展,两所学校每年参与人数近600人,其中农村学生参与率超过70%,已逐渐发展成为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品牌项目。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深化发展性资助平台建设,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争取吸引和覆盖更多的农村地区学生参与,助力更多学子提升综合素质并成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