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英语讲授“通识类”系列课程建设显成效(2011年第2期)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05-09浏览次数:277

作为同济大学“全英文授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08年起,我校正式启动建设英语讲授“通识类”系列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通识课面向全校留学生,使用全英文讲授中国通识性知识。依托学校的专业优势与特色,我校共开设了9门通识课,内容涵盖中国历史与文化、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外交与国际关系、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领域。通识课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宣传并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

自2008年9月开课以来,通识课选课人数逐年增长,在留学生中形成一定口碑,其特色与成效已在诸多领域显现。

一、课程性质灵活,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扮演多元角色

通识课性质灵活,面向全体留学生,不受专业差别、本硕博差别和学生类别的限制。对于英语授课学位本科生、研究生而言,通识课是一门关于“中国概况”的公共必修课。对于非学位生而言,通识课则定性为公共选修课,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此外,每门通识课又各有侧重和特色,也可以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通识课灵活的课程性质,方便嵌入各类教学计划,丰富了我校英文授课课程资源。

二、授课方式多样,关注授课效果和实践体验

为更好地吸引学生,通识课根据课程内容与需要,灵活采用了情景教学、分组讨论、报告展示、参观实践、现场教学等多样化授课方式。每门通识课都包含实践教学环节,以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和感受。例如,《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除了请学生在课堂上“看”、“听”、“讲”之外,还要“练”,通过练习太极拳,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社会经济》课程中,在浦东展览馆现场教学“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成就之浦东发展”。

三、课程涉及面广,为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助力

通识课集合了同济大学多个学科的优势力量,来自于各专业,亦服务于各个专业。一些通识课程成为了英文授课专业的骨干课程,为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助力。例如,《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已酝酿作为“国际关系(英文)硕士项目”的骨干课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也为“知识产权保护(英文)硕士项目”在学校资助申请、全英文授课课程开设流程等方面提供了的经验,在授课方式方法上给予了实证的机会。

四、课程开放性强,与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协同发展

2009年,随着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推进,我校与德、法、意、美、日等5个国家的知名高校开展了合作培养中外双学位卓越工程师项目。目前学校已完成总计160门英语课程的建设,“全英文授课课程体系”建设为促进合作办学,开展双学位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识课面对全校开放的特点,为课程共享创造了条件,与我校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简称IES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2个联合国合作办学机构实现了诸多课程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并创造了更多与国外知名院校和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机会,吸引了更多外国留学生和双向交流生。

五、全方位高要求,打造国际化品牌课程

每门通识课都由相关专业的资深教授担纲教学,同时配备1-2名青年教师辅助和一名研究生助教,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小组。在教学过程中,资深教授带动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已逐步培养了一批双语授课师资;研究生助教不仅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更加锻炼了英语交际能力。课程所用的英文教材和课件全部由教师们共同收集、编写,有些英文教材已经编写成熟,即将出版。每堂课后,研究生助教负责收集学生意见,并反馈给任课教师,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授课质量。通识课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了试卷考试,还采取了小论文、案例分析、课堂汇报等形式,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校全方位高要求打造通识课,努力建设英文授课的“精品课程”和“国际化品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