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学、企业和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三大联盟”是同济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战略之一,其秉持的就是同济所一贯坚持的开放办学理念。加强与中学的相互合作,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育人观念向中学延伸,这是人才培养环节的一种前移,不仅能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的有效衔接,而且能建设稳定的、高质量的本科生来源渠道,为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国家教改办首批15所“试点学院”,即“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之一,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通过改革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稳步推进中学生进大学、实验室进中学、教授进中学等各项工作,将人才培养过程向中学阶段进行延伸和衔接。
同济大学首届中学生结构设计邀请赛——中学生进大学
9月8日-11日,一年一度的同济大学结构设计与模型竞赛如期举办。和往年不同,作为主办方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首次为中学生开辟了专场。来自全国23所高中的学生参加了“同济大学首届中学生结构设计邀请赛”,此次邀请赛共分为模型设计、T恤设计、力学知识以及趣味问答等四个环节,邀请各方专家对每个参赛队伍的作品和表现作出严格评审。来自上海交大附中、格致中学、晋元高级中学、东北师大附中等6所中学的18名学生获得了团体前三名,更加意外的是他们同时赢得到了同济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面试的入场券,其他参赛学生也获得了同济大学自主选拔录取学业能力测试的资格(对参赛的高二学生则保留其资格)。
举办中学邀请赛并投放自主招生名额就是为了突破以“考”为主的选才惯例,选拔一些有明显学科专长、并抱有真正的专业兴趣的学生。在邀请赛中,专家们认为一些中学生的参赛作品水平已经超过了大学本科生,这些学生如果直接参加高考或自主招生选拔,并非都是高分生,他们的考分未必够攀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他们减负并通过自主招生为他们创造深造的机会,这是学校与学生的双赢。
过去,无论是高考还是自主招生,学院只能身居二线,坐等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加盟。此番,也正因为有了“试点学院”这一改革试验,土木工程学院可以更加主动、直接地参与学校层面的自主招生,突破招录惯例,拥有选苗自主权。
结构设计创新实验室——实验室进中学、教授进中学
在同济,作为传统优势学科的土木工程学院历来是学校的一块“试验田”。早在两年前,土木工程学院就启动了一项“育苗”尝试:在中学建立实验室,请大学教授走进中学。
土木工程学院与上海晋元高级中学首次合作,建立了第一个“育苗点”——“结构设计创新实验室”。由土木工程学院提供课程设计、师资力量的辅导和支撑,具体的教学工作和学生遴选,由中学负责。我国著名桥梁专家项海帆院士和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以一教授,都亲自参与了实验室的工作。目前,上海晋元高级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各有一个班的学生,每周去那里上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些科技创新项目。
实验室的建立有效配合了中学的教学改革,活跃和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吸引了一批热爱科学、热衷创新的学生,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尽情发挥,成为了高校所关注的“新苗”。
两年前,两校签署协议组建实验室之初,合作的内容仅仅围绕着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现在两校已经成为战略合作的盟友,自主招生也成为了两校合作的内容之一,中学实验室已经变成了真正的“育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