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赶在大学生们选课前,同济大学中芬中心已通过微博大力推荐学院即将推出的7门跨学科、跨文化的创新课程。这些课程的“亮点”是:英语授课、每个教学团队至少一名外籍教师,并且“专业不限”。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学校对外合作办学已经彻底改变了过去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分割状态,从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到构筑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从完善国际教育服务和保障机制,到走出国门办学……同济大学以“面向世界”的教育理念和“协同创新”的管理理念,大力助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不断推进。
——打造国际合作办学平台,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在保持对德合作传统的基础上,同济大学重点扩大对欧合作、积极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紧密联合港澳台与国际组织,持续提升机构性合作水平,形成具有同济特色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在原有的中德、中法、中意、中德工程、UNEP、UNESCO等国际合作平台基础上,整合对德合作资源,组成中德学部,获批教育部德国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和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基地。与芬兰阿尔托大学合作成立中芬中心,建立与北欧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的交流平台。2012年,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和马德里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中西学院”,拓展与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国家与地区的交流合作。迄今,我校的国际平台学院已达8个。
为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于2010年提出了“3个600”和“3个300”计划,计划每年与国外大学合作实现双学位、学分互认、短期学习各600名的学生交流项目,与港澳台地区高校的目标为各300名。目前,每年参加双学位学习的学生已达600名;学生每年出国出境学习交流总人数在近五年中实现了翻番;中德工程学院和中法SIMBA项目分别被评为受表彰和受表扬的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占全市总数的八分之一。学校出台“留学同济计划”,积极推进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成立全国七所之一、上海市唯一的“教育部外国留学生同济大学预科部”,每年在校学习的预科生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校留学生的数量比2004年翻了两番,达4600余人,分别来自106个国家。
——创新机制,国际引智,促进教学改革深入进行
为促进教学理念、方式方法的改革,加强课程的内涵化建设,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大力推进双语及全英语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学校出台《双语教学团队、全英语课程及课程包项目资助管理办法》,首批资助建设302门课程,覆盖全校26个院(系),其中全英语课程占61%,面向本科生的课程达到72%。为鼓励教师参与双语及全英语教学,学校不仅设立了“过三关得3倍课酬”的激励措施,还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国际合作途径,每年输送教师到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开展语言和教学法培训,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提升教师面向国内外学生的教学综合能力。
为了提升国际引智水平,推动国外高水平教授专家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2011年,同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提出“模块化引智”计划。学校首先对日常教学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改革,灵活设置和安排,探索相对集中的授课方式,方便海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利用学术假期来校参与学分课教学。迄今已有300多位模块化教授走上了同济讲台,涉及全校30多个学院的200多门英文课程。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程课件、科研手段等优质教学资源,带教本校的青年教师,营造了国际化教学氛围,推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与国际进行接轨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