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增加。为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济大学从2009年起实施了全方位监控、多阶段跟踪、持续性改进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立“本硕博”衔接的课程体系
同济大学每三年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2013年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本着贯通式、宽口径、交叉性、国际化的原则,强调了培养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学校卓越计划的基本理念,对本科、硕士以及博士三个不同培养阶段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梳理出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从而体现贯通式培养。培养方案对于研究生选修跨学科门类、跨院系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对培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有力保障。
完善培养过程的管理监督机制
为规范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同济大学将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内容转化为学校研究生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指标包括教学与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管理工作等,教学评估涵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每学年对各院系研究生教学状态进行评估,以落实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
对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学校教学质量督导专家组全部采取随堂听课、指定听课等形式,每学期对全校公共课、专业课等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督导。这几年的优良比例均超过95%。同时,学生还在学期末对所修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网上测评。
对研究生论文选题报告进行监控。由研究生院会同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每年进行一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检查”,监控有三种方式,一是督导参与开题报告,二是督导抽查开题报告的文本材料,三是督导通过与“评审教师和学生交流”进行检查。
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同济大学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纳入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成为学校保证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抓手之一。目前,学校已建立起规模化、多层次的研究生培养国际合作体系,包括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双学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短期出国访学、博士研究生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等等。经过几年的积极推动,博士研究生出国比例在2013学年有显著提高,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出国境占这一学年同层次全日制招生人数的66.9%。
正面引导研究生学术诚信
2008年初,同济大学组织来自理、工、文、医、管理等学科的多位专业教师,制定《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并发给每个导师和研究生,同时还组织了多场宣讲报告会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加深理解。2009年,修订《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分条例》,列出专门条款明确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惩处办法。2012年,根据新的情况对《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做了进一步的修订。2013年将《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必修环节(1学分),规定从2013年起入学的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须满分(100分)通过网上测试。本着以引导为主,让研究生全面了解科研过程中的学术规范行为,从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从学术规范角度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营造良好学术文化氛围
同济大学通过举办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创新论坛和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卓越·起航”训练营,推进“学习型、创新型”研究生党支部创建活动;在彰武路校区建立研究生社区党建中心,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研究生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为主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新生入学第一课”、“研究生学术先锋”等加强学术道德教育。通过“博思论坛”、“枫林讲坛”、“嘉园讲坛”、“永续讲坛”、“城市实践论坛”、“博士大不同”等品牌学术讲座,编辑出版《枫林学苑》以及举办研究生“枫林节”等,为研究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交往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另外还举办了“新兴实践”、“当下思考”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新城与建筑”等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
同济大学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自2009年全面实施以来,不断改进、日益完善,已有效运作5年,成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有力抓手,使育人理念和质量文化逐步深入人心。